第一章:数据库系统概述
数据库系统概述
-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是关系型数据库
数据库系统结构
- 采用三级模式结构,并提供两级影响功能
三级模式结构
- 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,即由子模式、模式和内模式组成。
- 模式
- 模式(也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)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特征的描述,是所有用户的公用数据库结构。
- 特点:
-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。
- 模式与具体应用程序无关,它只是装配数据的一个框架。
- 模式用语言描述和定义,需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、数据有关的安全性等。
- 外模式
- 外模式(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)是数据库用户所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,是用户所用的数据库结构。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,它主要描述用户试图各记录的组成、相互联系、数据项的特征等。
- 特点:
-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;每个用户至少使用一个外模式。
- 同一个用户可使用不同的外模式,而每个外模式可为多个不同的用户所用。
- 模式是对全体用户数据及其关系的综合与抽象,外模式是根据所需对模式的抽取。
- 内模式
- 内模式(也称存储模式)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法的描述。它是整个数据库的最低层结构的表示。
- 内模式定义的是存储记录的类型,存储域的表示,存储记录的物理顺序、索引和存取路径等数据的存储组织。
- 特点:
-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。内模式对用户透明。
- 一个数据库由多种文件组成,如用户数据文件、索引文件及系统文件等。
- 内模式设计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。
数据独立性与二级映像功能
- 定义: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。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。
- 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改变不影响逻辑结构及应用程序。即数据的存储结构的改变,如存储设备的更换、存储数据的位移、存取方式的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,从而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,这就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。
- 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。即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,如修改数据结构定义、增加新的数据类型、改变数据间联系等,不需要相应修改应用程序,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。
- 为实现数据独立性,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像:外模式/概念模式映像和概念模式/内模式映像。
- 子模式/模式映像
- 子模式/模式映像是指由模式生成子模式的规则。它定义了各个子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- 模式/内模式映像:
- 模式/内模式映像是说明模式在物理设备中的存储结构。它定义了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- 特性
- 模式/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。
- 子模式/模式映像不唯一。
- 三级模式结构和它们之间的两层映像,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。
- 有效地实现三级模式之间的转换是DBMS职能。
- 注意模式与数据库概念的区别:
- 模式是数据结构的定义和描述,只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的框架,它本身不涉及具体的数据;
- 数据库是按照模式的框架装入数据而建成的,它是模式的一个“实例”。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经常变化的,而模式一般是不变或很少变化的。
-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与两层映像的优点:
- 保证数据的独立性。
- 方便用户使用,简化用户接口
- 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。
- 有利于数据的共享性。
- 有利于从宏观上通俗地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。
题目总结
- 在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,数据共享最好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。
-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会有冗余。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储了多余的信息,这些信息可以从其他数据推导出来。冗余有时可以提高查询效率,但也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。
- 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、使用、披露、破坏、更改或销毁。它包括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,旨在确保数据的机密性、完整性和可用性。
-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相互独立。
- DBMS –> 数据库管理系统
- DBS –> 数据库系统
-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
-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
- 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定义功能
- 数据库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:
- 数据库管理系统
- 数据库
- 数据库存储设备
- 数据模型
- 数据库引擎
- 数据库语言
- 客户端应用程序
- 数据库存储设备
-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、一致性和有效性,以及满足预定义规则和约束条件的程度。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对于数据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。
- 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,面向某几个或几个用户的数据视图是外模式。
第一章:数据库系统概述
https://lzyjx.github.io.git/2023/05/29/数据库系统概述/